(一)发展简况与学科方向
1.学科方向
自2018年应用经济学获批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后,学校高度重视本学科建设并投入大量经费。五年建设期内,本学科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与任务,四个学科方向发展更趋稳定、特色日益鲜明。
(1)区域经济学。本方向立足于地理区位特征,针对大别山区经济发展展开一系列特色研究,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高铁网络与都市圈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路径及政策研究》和《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能力提升的政府赋能机制研究》;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双碳”战略下数字经济发展对碳减排的影响:理论机制与实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绿色发展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和《高铁网络化下区域旅游发展格局演变及空间效应研究》等高层次科研课题多项,在《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管理世界》等SSCI、CSSCI和EI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2篇,出版专著11部。
(2)产业经济学。本方向密切关注河南省产业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各产业在资源配置、空间布局、组织结构、政策设计等方面问题,先后获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创新资源空间配置及治理机制研究》《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影响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和《市场创造型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机理与路径研究》;国家自科基金项目《规模经营背景下粮食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综合效应和补偿政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生产风险、生计策略与农户贫困脆弱性治理》和《不同地理环境下农户脱贫机理对比及可持续生计模式选择研究》等在内的众多高层次科研课题,在《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SSCI、CSSCI和E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3篇,出版专著8部。
(3)金融学。本方向深入开展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风险度量与管理、微观金融等热点和前沿问题研究,先后获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城乡金融关系发展研究(1949-2019)》《我国城市居民加杠杆的群体性特征及其债务风险研究》和《普惠金融、金融素养与边缘贫困户生计能力提升研究》等在内的众多高层次科研课题,在《Physica A》《Finance Research letter》《经济与管理研究》等SSCI、CSSCI和E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4篇,出版专著4部。
(4)国际贸易。本方向深入研究大国开放型经济中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贸易规模与质量提升、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等问题,先后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影响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等高层次科研课题多项,在《当代财经》等SCI、CSSCI和E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9篇,出版专著4部。
2.学科团队、人才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
本学科目前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均衡、科研水平较高、协同能力较强的学术团队,包括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讲师3人、博士2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中原千人计划”—中原教学名师1人、省管专家1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青年优秀社科专家2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6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6人。
5年来,本学科累计获批省级教改课题9项,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项目1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校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经济学专业名列2018年全省高校本科专业评估第2名,并于2019年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获批3项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17年经济学系、2019年国际经济贸易系、2021年工商管理系),1项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中级宏观经济学》,2项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际贸易学》与《宏观经济学》,2项河南省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1位团队成员荣获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1位团队成员荣获第三届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高校文科)二等奖,2位团队成员分别荣获河南教学技能竞赛—高校经管组一等奖、三等奖,3人荣获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老师,1人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老师。同期,本学科累计毕业本科生2671人、硕士研究生133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状况良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3.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与教学科研基础条件
科学研究:拥有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机构(区域经济研究所)两个科研机构,建有大别山区生态经济仿真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平台。5年来,本学科累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项、农业部软科学课题1项、其他省级课题64项、省教育厅社科应用研究重大项目4项,纵横向科研经费共计1785.721万;在SSCI、EI、CSSCI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8篇;在省教育厅权威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2部,其他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5部;荣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1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2022年,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终期考核验收。
学术交流:近5年,本学科举办“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经济数学与管理数学分会2018年会”等学术会议多次,先后邀请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程颖梅教授、清华大学陈争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戚聿东教授等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60余人次;聘请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胡家勇研究员、武汉大学简新华、辽宁大学于金富教授担任“特聘教授”;团队成员先后外出参加国际农业经济学年会、国际经济与社会会议、中国产业经济学年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65人次;团队主要成员先后访问美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高校,5名成员前往美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从事访问学者工作,1名成员受国家汉办委派前往美国从事孔子学院工作;与美国米勒斯维尔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教学科研基础条件:本学科2018年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250万元支持,新建商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2018年受省财政资金50万元支持,新建国际贸易实验室;累计改建实验室400余平方米,为教学科研工作的数据采集、模型构建、经济仿真等提供专业服务与极大便利;新增计算机200余台、教学软件20余套、中外文藏书1万余册、中外文期刊50余种。
4.与国内外同类学科优势与特色的比较
本学科建设充分考虑学校的区位优势、办学层次、办学实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扎根大别山区、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主动适应与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聚焦国家《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以及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的发展目标,以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大别山区生态经济仿真实验室、校区域经济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平台为抓手,紧密围绕大别山革命老区及淮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展开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库建设等工作。
(二)本学科取得的原创性标志性成果,最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情况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独到之处等。
1.原创性标志性成果
(1)学术专著:《中国农村转移人口离农机制研究》。本书由本学科骨干成员郑云教授编著,省教育厅权威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于2018年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学术专著:《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的影响研究》。本书由本学科骨干成员周荣军副教授编著,河南省宋争辉副省长(时任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作序,省教育厅权威出版社——经济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于2020年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学术论文:《两权统一影响旅游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机制分析》。本文由本学科团队骨干成员吴国琴教授发表于国内管理学顶级期刊《管理世界》(2018年第4期),于2019年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学术专著:《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本书由本学科骨干成员黄杰副教授编著,河南省宋争辉副省长(时任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作序,省教育厅权威出版社——经济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于2018年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学术专著:《交易费用的分层与测度研究》。本书由本学科骨干成员邱海洋副教授编著,省教育厅权威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于2022年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学术论文:《科技创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本文由本学科团队骨干成员上官绪明教授发表于国内资源环境顶级期刊《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20年第6期),于2021年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7)学术论文:《数字金融、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由本学科团队骨干成员上官绪明教授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现代财经》(2021年第10期),于2022年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8)学术论文:《Measuring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ir quality based on the Fuzzy BWM and improved CCD model》。本文是本学科团队骨干成员张龙副教授发表于SSCI经济学大类一区期刊《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2021,Volume 75,Pages 634-644)。
(9)学术论文:《Measuring and improving regional energy security: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based on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本文是本学科团队骨干成员张龙副教授发表于SCI一区期刊《Energy》(2021,Volume 227,120534)。
(10)学术论文:《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时空观察》。本文由本学科团队骨干成员夏金梅副教授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江汉论坛》(2021年第6期),于2022年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问题意识、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既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本学科全体成员不忘初心,始终坚守立德树人使命,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质量推动应用经济学重点学科的建设。
(1)价值引导,培育一流人才
本学科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当中,把价值引导作为培育一流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团队成员在日常工作当中践行课程思政的“三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全员”“全程”和“全课程”的价值引导机制,准确把握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探索思政育人机制,努力找准育人发力点,通过开展“开学思政第一课”“一对一”和“一对多”谈心谈话,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育出爱党爱国的一流人才。
(2)学术指导,提升研究能力
学术能力培养是高校学生培养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术思想的启蒙和学术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本学科在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上采取学术导师和指导小组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实施学术导师负责制的同时辅以导师集体指导,使不同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研究方向的导师共同指导学生,以弥补导师个人知识上的不足,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3)专业指导,强化实践能力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本学科通过专职教师、优秀校友和校外企业管理人员组建的专业指导团队分年级、分阶段开展专业指导,引导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条件确定发展方向。组织大二、大三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强化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4)科教融合,培养拔尖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关键支。本学科在建设过程中通过科教融合,实现科研资源与教育资源,研究资源与教学资源的跨界协同,推进教育系统内部创新资源的有效衔接以及教育系统与外部创新系统的互动共促,以系统化的设计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体化培养。
3.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效
本学科聚焦于《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具体内容,围绕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实践、理论和瓶颈问题,建立了高效的智库决策咨询服务机制,5人获聘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决策咨询专家,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成效显著。
5年来,本学科承接并完成了信阳市“美好生活看信阳”重大招标课题4项;研究报告《大别山革命老区教育扶贫的实践路径与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建立完善培育制度打造新型职业农民》获时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同志亲笔批示,学术著作《基于服务质量的医院运营管理策略研究》获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同志批示肯定;研究报告《打造涉农资金整合的“五大平台”》通过农业农村部内参《决策参考》与《农村经济文稿》专刊报送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农业农村部;调研报告《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调查与研究》《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创新发展研究》被信阳市委市政府采纳,并成为信阳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参考。同时,本学科团队成员的多项调研报告被企业采纳,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学科及学科方向带头人情况
1学科带头人情况
姓名 |
彭荣胜 |
专业技术职称、职务 |
教授、Bsport体育院长 |
备注 |
|
毕业学校及专业 |
2007.06,河南大学,人文地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
||||
所在院(系)、所 |
Bsport体育 |
||||
主要研究方向 |
区域经济学 |
2学科方向带头人情况
学科方向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毕业学校及专业 |
所在院(系) |
区域经济学 |
高军波 |
男 |
教授 |
中山大学、人文地理 |
旅游学院 |
产业经济学 |
杜辉 |
男 |
教授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农业经济学 |
Bsport体育 |
金融学 |
上官 绪明 |
男 |
教授 |
中央财经大学、数量经济 |
Bsport体育 |
国际贸易 |
梁静波 |
男 |
教授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农业经济学 |
Bsport体育 |